1983年,外泌體首次于綿羊網織紅細胞中被發(fā)現,1987年Johnstone將其命名為“exosome”。
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羅思曼、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祖德霍夫,以表彰他們發(fā)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。美國抗衰老醫(yī)學研究會主席Klatz博士稱:“外泌體是干細胞技術的下一個發(fā)展方向”。
外泌體是一類直徑30-150nm的微小囊泡,可以將脂類、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mRNA、miRNA和DNA等生物分子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,從而交換遺傳信息、重編程宿主細胞,進行細胞間通訊。
與干細胞不同的是:干細胞外泌體對受損的微環(huán)境不響應,但它可以通過改變細胞外基質,改變受體細胞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,來調節(jié)細胞凋亡、生長、增殖和分化途徑。因此,干細胞外泌體具有減少細胞凋亡、減輕炎癥反應、促進血管生成、抑制纖維化、提高組織修復潛力等重要生物學功能,在調控組織再生方面存在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。